本篇文章1082字,读完约3分钟

习大大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实务座谈会上指出:“繁荣要迅速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搞好学风问题。” “诚哉斯言! 学风是学术快速发展中的根本问题,事关学术兴衰 在我看来,优良学风的核心要求是勤奋、正直、求真创新、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学术成果。 很明显,学风包括人和为文两方面的内涵,可以从学风问题中派生出学术道德问题 在史学界,我们多次提倡优良学风,追求历史真理,为人与文谋求诚信、真实、创新三者的统一 这就要求治史者一定要有淡泊、安静、正直纯真的品格,要有执着、求真、创新的奋斗精神。 我国古代史家对学风和学术道德一直有着确定的认知 唐代史家刘知数在《史通》中提出了“才、学、知”,也就是所谓的“史学三长”学说。 元代史家在揭露修辽、金、宋三史总裁时,比较了当时学者争夺正统互相攻击的情况,提出了“修史之德”的“心术”主张。 他认为修史“以使用者为中心” 有学问文案而不了解历史的,不可以参与。 有学问文案知史事心术不正者,不可涉 用人之道,也应该以心术为本” 清代史家章学诚继承了揭秘的主张,在《文史通义》中专门列举了“史德”的一篇,确定了“史德”的观点,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定义 他说:“能拥有历史的人,一定会了解历史 德什么? 著书者的心术也 史家之所以特别重视学风和学术道德,是因为史学研究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史学创新特别是一流的创新不仅需要“史学三长”,还需要更真诚的心、纯真的品格、卓越的毅力。 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单纯用历史实例迅速发展唯物主义观点,也是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科学工作,显然在这里只说空是没有用的,但大量 “恩格斯说的话,正途了历史学创新的困难 是有成就的史学家,其专业素养和学术修炼是千锤百炼、不断升华的结果,否则难以成为具有优良学风和学术道德的学者 目前史学界存在学风浮躁、学术失范甚至学术腐败现象 这些现象反映在学术成果的发表和出版上,各类史学成果激增,但存在自东向西拼凑、粗制滥造、低级重演的现象,剽窃、造假等伪劣学术成果也时有出现,突破了学术道德基础 对于当前学风和学术道德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决不能忽视,它的蔓延将破坏学术迅速发展的生态 近年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促进了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规范化,这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除了加强外部制约外,学者自身还必须加强自律,对学风和学术道德问题有合理的认识、高度的自觉 “非澹泊无明志,非静不远。 “在史学界,治史者必须扑灭学术浮躁的火,摒除急功近利的欲望,为史学付出一生的精力 责任:季元宏

标题:“代写网站”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24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