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61字,读完约8分钟

财经网站消息12月17日,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发布了《2019年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发展研究报告》。本报告基于京东平台的大数据,深入分析了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五线城市的人口迁移现状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判断了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宏观意义和发展趋势。

京东发布《2019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北上广深呈现“逆城市

报告的要点:

2018年,北方、广州和深圳的人口迁移均呈现出净流出趋势,呈现出一定的“逆城市化”特征,但这一现象并不值得过分担忧,也不意味着中国城市化红利的消失。相反,中国的大都市区已经悄然形成,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这表明,中国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征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增长极。

京东发布《2019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北上广深呈现“逆城市

二线城市及其都市区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和都市区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都、重庆、青岛、济南、厦门、福州、Xi、郑州等二线城市与周边城市互动紧密,对周边城市表现出较强的都市效应和辐射能力,在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京东发布《2019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北上广深呈现“逆城市

低线城市人口迁移在全国人口迁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主要体现在四线以下城市、一线城市和强势二线城市的人口迁移率非常高。收入和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推动了低线城市与一线和强势二线城市之间的高强度互动。

京东发布《2019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北上广深呈现“逆城市

都市圈的集聚效应是理解低线城市和高线城市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维度。基于低线城市人口迁移的高频率和城市流动过程中相应劳动力群体收入的快速增长,“下沉的消费市场”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成为拉动中国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

京东发布《2019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北上广深呈现“逆城市

中国城市化变迁的战略意义: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从“小城镇”到“大都市”的战略转变,这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中国人口流动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这是中国城市化战略市场化选择的结果,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将供给面改革与扩大内需有机结合,为中国经济增长释放新的活力。

京东发布《2019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北上广深呈现“逆城市

基于京东大数据平台的深度观察;

一线城市:

1.一线城市的人口逆流:

中国一线城市的人口增长已经放缓,甚至出现了净流出。

逆城市化现象并不意味着中国城市化红利的消失。

2.中国的都市圈已经形成

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中国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培育现代都市圈的重要特征。

3.四个一线城市大都市区的特点:

北京对全国的辐射能力最强

在一线城市中,上海、广州和深圳是移民来源最多的城市。

北京的城市群效应弱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北京人才外流的地方不是集中在北京周边,而是辐射全国。

北京有很多重点大学,“总部经济”发展突出,为人才和一线城市的双向流动提供了支撑。

上海对受过高等教育和高净值的人最有吸引力

在一线城市的移民中,上海的高学历人口比例最高,硕士占13%,本科生占58%,高于北京、广州和深圳。

上海对高净值个人极具吸引力,总零售额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高于北京。

深圳吸收人才的能力最强

深圳是移民人口最少的一线城市,本科以上学历,显示出良好的人才粘性。

从深圳的移民城市来看,东莞是人口外流最多的地区。从外流人口的职业结构来看,与一线城市相比,信息产业和制造业是人数最多的两个产业。

广州和深圳具有互补的资源优势和差异化的人才发展

在来自深圳的移民中,来自广州的“骨干”人口最少。此外,就教育背景而言,学历高(硕士以上)的人口至少来自广州。

广州“骨干”的净劳动力投入主要来自佛山,而深圳主要来自惠州和东莞,而不是两个城市之间的互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两个城市在功能定位和优势互补方面的差异有关。

京东发布《2019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北上广深呈现“逆城市

二线城市:

A.一线大都市区周围的二线城市

1.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都市圈效应明显

杭州、南京与长三角都市圈的人口互动非常密切,都市圈的特征显著。除了北京,杭州和南京的前十大城市几乎都来自长三角都市圈。

杭州呈现出明显的人口净流入。这可能与收入水平高、产业升级快等因素有关。

东莞和佛山的人口迁移主要来自珠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也表现出明显的城市群效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有望进一步推动珠江三角洲都市圈的发展。

京东发布《2019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北上广深呈现“逆城市

2.京津冀都市圈的集群特征较弱

天津、石家庄与北京以外的周边城市人口互动较少,都市区效应较弱。

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京津冀都市圈具有“一个大家庭”的特征,即北京作为核心城市,其地位突出,与周边城市差距较大。

B.双中心二线都市圈

1.成都和重庆都市区的特点是显著的

成都、重庆及周边城市人口流动频繁,具有明显的大都市区特征。

重庆和成都都有明显的人口净流入,主要来自周边四线及以下城市。

2.武汉和长沙的都市效应不明显

武汉和长沙与都市区关系均衡,但都市区效应不显著。主要原因可能是周边城市发展水平相对有限,地理位置离三大都市圈不远,与一线城市的联系相对较多。

京东发布《2019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北上广深呈现“逆城市

武汉和长沙之间没有多少互动。武汉和长沙作为长江中游的两个重要城市,应加强交流互动,实现协调发展。

长沙作为中心城市之一,拥有全面的人口净流入。低房价收入比(低房价增长率)、加速产业升级或人口流入的重要原因。

3.大连和沈阳的集聚效应不明显

大连、沈阳和北京的人口互动最密切,但与周边城市的互动有限,都市区的特色较弱。

大连和沈阳都有大规模的人口向四面八方净流出,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当地经济和收入增长疲软。

4.青岛和厦门都市区具有明显的集群特征

青岛和济南(青岛都市区)、厦门和福州(厦门都市区)及其周边城市人口流动频繁,都市区集群特征明显。

C.区域中心的二线大都市区

1.西安

Xi不仅具有较强的周边辐射能力,而且与一线城市有一定的联系,城市集聚效应强。

Xi经济增长率高,产业升级效果显著,前景广阔。

2.郑州

郑州市人口与周边城市关系密切,城市群效应强。

郑州经济发展迅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3.哈尔滨

哈尔滨与周边城市的人口互动有限,都市区效应较弱。

哈尔滨的人口也显示出整体的净流出。

二线城市:

一般特征:

1.第一线与第四、五线之间的人口流动最为活跃,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是主要驱动因素。

2.强二线和四五线之间的人口迁移也非常活跃。

3.二线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也很频繁。

二线城市和一线城市:

2018年,低线城市与四个一线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高度一致:同线城市中人口流动最接近的低线城市大多位于一线城市所在的大都市地区,同线城市在地理上相对较近。

京东发布《2019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北上广深呈现“逆城市

当低线城市的人口迁出时,更倾向于在附近的一线城市工作和生活,而当一线城市的人口迁出时,由于地理、文化等因素,会首先考虑附近的低线城市,城市群效应明显。

京东发布《2019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北上广深呈现“逆城市

低线城市和二线城市:

杭州和南京在东部的领先优势更加明显。

中西部强势二线城市的领先地位更加稳定,与该省及周边二线城市双向流动密集。

中国西南的成都和重庆具有稳定的双中心格局,与周边城市人口流动频繁,具有明显的都市圈特征。

以中国西北的中心城市Xi为例,Xi的人口主要流入和流出周边城市,显示出较强的辐射能力。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大都市区是决定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与最近的一二线城市相比,低线城市的人口迁移最紧密,而低线城市所在的城市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口流出和流入的方向。中国人口迁移最重要的特征是人口迁移,这种迁移主要基于大都市地区的人口流动和高线与低线城市之间的双向流动。

京东发布《2019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北上广深呈现“逆城市

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也是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近年来,房价越来越成为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人口迁移和消费;

近年来,低线城市的消费增速也非常强劲,“下沉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已成为拉动中国消费增长的最重要引擎,在中国新型城镇化、经济结构调整和大都市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京东发布《2019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北上广深呈现“逆城市

低线城市的增速快于高线城市,而五线城市的总消费增速领先于其他一线城市,这表明正在下沉的市场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

低端城市的消费质量和结构也在不断改善。

未来发展重点: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过程中,推进城镇就业农业转移人口的安置是关键。

进一步推进城市群发展,有序实施城市群发展规划,培育现代都市圈,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整合、产业分工合作、统一市场开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在产业规划方面,以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和人口吸引力为导向,对空地区城市用地的规划、产业布局和人口分布进行整体优化,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京东发布《2019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北上广深呈现“逆城市

摆脱城市对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经济的依赖。

来自金融部门金融渠道的作品都是有版权的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将被视为侵权!

标题:京东发布《2019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北上广深呈现“逆城市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5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