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34字,读完约6分钟

调研小组与马里奥村银绣研究室负责人进行了讨论,并对马里奥村银绣品牌走出去提出了建议。邓思刚照片

⊙记者韩○编辑

8月中旬,新华社的“贵州系列”品牌活动进入贵州。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调查,黔东南贵州借助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走出了一条以民族品牌为基础的脱贫致富之路,创造了一个从“产品”到“体验”的多情境、全方位的扶贫样本。

贵州黔东南: 擦亮民族品牌 多情境、全方位实践脱贫攻坚

从“风格”到“体验”

南华村位于贵州省凯里市三树镇(603737,顾臻)。它占地3.6平方公里,距凯里市18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227户,875人,苗族人口占100%。从“风情”到“体验”,这里的脱贫致富之路也颇具特色。

贵州黔东南: 擦亮民族品牌 多情境、全方位实践脱贫攻坚

通过村企联动,黔东南歌舞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南华村于2018年签署了“南华客”扶贫项目协议,为游客带来了“穿苗衣、游苗寨、唱苗歌、吃苗饭、喝苗水、住苗家、在苗家洗澡、种苗、做苗人”的全新旅游体验。2018年10月至12月,南华村共接待游客约3万人,12户41人脱贫。在2019年五一假期,共接待了11,000人。

贵州黔东南: 擦亮民族品牌 多情境、全方位实践脱贫攻坚

经过重新定位和精确规划,南华苗寨的发展方向是“让南华回归世界”,建设美食村、B&B村、秀娘村和艺术村,建设“中国最美的苗寨”,精心布置寨门迎客、南华鼓舞、招龙祭祀舞、盛装祈福舞、芦笙满童舞、飞歌送龙、八联舞和情歌游等。自2018年国庆期间南华庙村开门迎客以来,该村已提供了142个就业岗位(包括45个贫困家庭就业岗位)。村民通过参与项目来记录工作点,每月月底支付工资,年底参与分红,年底共支付村民演员35000元(其中贫困家庭9000元),旅游分红106400元。

贵州黔东南: 擦亮民族品牌 多情境、全方位实践脱贫攻坚

通过文化注入、旅游交通、民俗修复、产业发展等方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到2020年,南华村的贫困户将实现脱贫。目前,南华村已成为贵州著名的苗族旅游景点和贵州省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并荣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传统文化村”、“农业部生态致富示范村”、“全省第一批民族特色村”、“贵州省十县百乡振兴示范工程”等荣誉称号。

贵州黔东南: 擦亮民族品牌 多情境、全方位实践脱贫攻坚

从“产品”到“产业”

与南华村相似,贵州越来越多的乡镇借助独特的民族风情创造出差异化的“民族体验”,从而打造出巨大的民族旅游产业。

在贵州省凯里市西北20多公里的深山里,半山腰的阳坡上有一个古雅的村庄。干栏式纯木吊脚楼建在山上,一排排。这个村庄被苍翠的老树和梯田包围着,周围是群山和苍翠的树木。敲金属的“叮当”声不时从“中国银器之乡”的村庄传来——马里奥银匠村,它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贵州黔东南: 擦亮民族品牌 多情境、全方位实践脱贫攻坚

数百年来以加工银饰为生的马里奥村民是众所周知的“银匠村”。亚麻银首饰的特点是精美的浮雕和绘图工艺,既美观又实用。苗家世代相传,把星星、花、鸟、虫、鱼、鸟、动物铸造成银饰,在省内外都很有名气。2006年,苗族银锻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马里奥村被命名为“中国银饰之乡”。

贵州黔东南: 擦亮民族品牌 多情境、全方位实践脱贫攻坚

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一度陷入了“空心”的危机,银匠们大吵大闹,甚至放弃了他们祖传的手艺,加入其他行业。村里基本上只剩下孩子和老人,还有几十户“饿得拿着银饭碗”的贫困户。其主要原因是“单干”,这曾经是一个小作坊的风格,已经不适应当前的趋势。

贵州黔东南: 擦亮民族品牌 多情境、全方位实践脱贫攻坚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17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马里奥村开始打造“尹倩产业链”。依靠现代合作经营,到目前为止,马里奥村已经建立了14个银器作坊和7个农舍。此外,马里奥村筹集了100万元,建立了银器加工车间、银器合作社、银绣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银匠协会。

贵州黔东南: 擦亮民族品牌 多情境、全方位实践脱贫攻坚

此外,2018年7月,马里奥村还申请了58万元的扶贫资金,用于修建一座银首饰博物馆,29名技艺精湛的老银匠“走进”博物馆,免费向游客传授银首饰锻造技艺。

贵州黔东南: 擦亮民族品牌 多情境、全方位实践脱贫攻坚

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产业链,不仅以前离开村子的村民开始在还乡生活,而且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设计师和游客学习和体验苗族银饰技艺。目前,该村180户746人的家庭中,90%从事银饰品行业。仅这一项,全村年收入就超过3000万元,其中13个家庭年收入数百万元,21个家庭年收入超过50万元。加上旅游收入,马里奥村民的收入在前些年大幅增加。马里奥村振兴了苗族银饰锻造技艺,改变了贫困状况,实现了农村振兴,成为传统手工艺精准扶贫的典型案例。

贵州黔东南: 擦亮民族品牌 多情境、全方位实践脱贫攻坚

从“文化”到“品牌”

不仅像南华村、马里奥村这样的村庄,贵州的民族风情也发展成为一个大的特色产业,创造了“贵州品牌”,成为贵州人民脱贫致富的金字招牌。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个以苗族、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自治州。有32个少数民族,总登记人口为4,759,900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登记人口的81.1%,其中苗族人口占43.0%,侗族人口占30.4%。几千年来,生活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贵州黔东南: 擦亮民族品牌 多情境、全方位实践脱贫攻坚

2003年以来,黔东南州继续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普查共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5000多条,1-4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53项和72个保护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218项和306个保护点申报成功。在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州级和县(市)级建立了完整的五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特别是2009年9月30日,董大哥成功申请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贵州省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贵州黔东南: 擦亮民族品牌 多情境、全方位实践脱贫攻坚

同时,黔东南州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和管理。自2009年起,黔东南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纳入国家财政,每人每年3000元,自2016年起增加到每人每年5000元,为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此外,近年来,黔东南州也将继续坚实的民族文化带入校园。目前,黔东南州有24所省级学校、50所国家级学校和84所县级学校。在项目学校的带动下,黔东南州1000多所学校开展了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例如,自2013年以来,雷山县已将苗族金鸡舞、铜鼓舞、芦笙舞、木鼓舞、板凳舞、高排芦笙舞和木皮舞等八种民族舞蹈引入该县所有中小学。目前,雷山县有2万多名中小学生接受民族文化教育。

贵州黔东南: 擦亮民族品牌 多情境、全方位实践脱贫攻坚

通过同时采取多种措施,贵州的“民族品牌”已经成为响亮的名片,帮助贵州在扶贫道路上取得巨大成功。

标题:贵州黔东南: 擦亮民族品牌 多情境、全方位实践脱贫攻坚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0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