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8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记者胡兵

通讯员乔瑞于晓芳

近年来,青海省海东中心支行以互助县嘉定镇普惠金融“绿城”示范点建设为切入点,在金融基础薄弱地区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提高了海东市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和可利用性,实现了贫困地区普惠金融的价值。

提升金融服务 普惠性和可得性

帮助农村经济转型

中国人民银行海东支行结合嘉定镇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突出民族民间文化特色,加大再融资力度,帮助农村经济转型。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海东中心支行向互助县农村商业银行共发放扶贫再融资16亿元、小额贷款1.5亿元,引导资金投向与绿色发展密切相关的中药材种植、养殖业以及土族“盘绣”、“剁绣”等民族手工业加工行业,将示范点建设与绿色信贷引导相结合。截至2018年底,互助县金融机构共向嘉定镇发放种植贷款3389.2万元,比“绿色城镇”建设初期增加2109.2万元,支持种苗和中药材种植面积6158亩,比“绿色城镇”建设有所增加。开始时,增加了3078亩;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新的经营实体发放水产养殖贷款2666.1万元,比“绿色城镇”建设初期增加1671.1万元;累计发放民族手工业贷款334万元,支持民族手工业加工业发展。

提升金融服务 普惠性和可得性

激发绿色发展的活力

中国人民银行海东中心支行抓住嘉定镇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机遇,督促金融机构创新“绿色农场贷款”信贷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支持度假休闲、旅游服务项目和周边绿色产业发展。根据嘉定镇旅游业发展的实际,互助县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了最高额为8万元的“绿色农场贷款”小额信贷,重点支持农家乐接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与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相关的新业务实体。截至2018年底,共发放“绿色农场贷款”756万元,比“绿色城镇”初期建设增加533万元。按照“特色产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我们将继续稳步推进嘉定镇“绿色城镇”示范点建设,推动保险公司扩大绿色保险覆盖面,提升“绿色普惠”金融对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等项目的信贷和资金保障能力。探索和完善“信用等级+支农再贷款+富农卡信贷支持”模式、“工业扶贫示范村+担保基金+信贷支持”模式、“双基联动合作贷款+双向交流”模式,把精准扶贫工作推向新的高度。截至目前,互助县农村商业银行共向贫困信贷用户发放贷款6273笔,贷款余额1.65亿元;累计发放贷款2000万元,带动了5户贫困户。

提升金融服务 普惠性和可得性

延伸金融服务的触角

引导金融机构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嘉定镇,设立惠农金融服务点,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不断完善嘉定镇基础金融服务,显著提高公共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到目前为止,嘉定镇已经建立了一个固定的服务网络和六个金融服务点,共进行了19000笔交易,交易金额达1900万元;共有5台pos机,信用卡交易900多笔,比“绿城”建设之初增加700多笔,交易金额340万元。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实现传统金融服务网络与新型金融服务网络的有效融合,让农民充分享受到安全便捷的现代移动金融服务。随着“绿城”示范点的建设,手机银行的普及率大大提高。截至2018年底,嘉定镇手机银行合同数量达到2633份。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农村淘宝”产业发展,实现生产生活必需品下乡和农村特产进城销售。截至2018年底,嘉定镇农村淘宝网共有379笔电子商务交易,比“绿城”初期建设增加348笔。

标题:提升金融服务 普惠性和可得性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0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