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0字,读完约4分钟

周建民,一位89岁的退休中医,可以说是该省东部东港路一带的名人。随便问一个居民,每个人都能准确地指出周老的住处。几天前,在重阳节之际,一位记者来到周老的家,采访这位像向日葵一样四处发光的“平民医生”。

耄耋老人周健民用医术服务居民

书香暖楼石

记者走进一栋老式住宅楼,敲了敲门。开门的是周老。这位老人虽然头发白,身体瘦,但步态轻盈,精神饱满,思路清晰,耳朵聋,眼睛没花,看不出他快90岁了。

耄耋老人周健民用医术服务居民

白色的墙、平坦的土地和简单的家具。整个房间里最显眼的是几个高达屋顶的书架,上面摆放着诊断书、中医书籍、方剂书、古代医学书籍、医学历史书、易经和其他书籍,所有这些书都有明显的标记。周老的家有8个书架,两万多本书,50-60平方米,更像是一个家庭图书馆。

耄耋老人周健民用医术服务居民

离书架不远是老人的桌子和餐桌。从市精神病医院退休后,老人没有放弃专业,而是继续学习中医,一方面坚持治病救人,普及卫生知识,一方面集中精力将多年积累的医疗经验编辑成文稿。

耄耋老人周健民用医术服务居民

无私的传播技巧

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度过一生,从去年开始,老年人开始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并自愿教感兴趣的市民经络穴位的自我按摩方法、儿童按摩的家庭疗法以及他们坚持多年的八段锦养生工作。细心的周叔叔还在笔记本上登记了每个参加学习的市民。到目前为止,已有数百名市民参加了周叔叔的“培训”。

耄耋老人周健民用医术服务居民

在日常生活中,周老将随时随地为大家普及长寿养生法。在采访中,老人开始揉耳朵,刮眼睛,轻拍后脑勺,用舌尖转动牙齿,轻拍后背,摇晃双腿……一步一步地展示他自己的保健疗法,并坚持实践了30多年。“方法并不难。关键是坚持。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他们都健康长寿。”

耄耋老人周健民用医术服务居民

行医是一件好事

1951年,20岁出头的周建民被太原医学院录取,正式走上了医学之路。起初,他学习西医,但他也学到了很多中医知识。自1956年开始探索中医宝库,潜心研究中医,先后参加针灸班、省级中医学校中医函授班、省级科研院所中医夜大学、省级医院高级班、太原中医药学院等。毕业后,他专攻儿科诊断和治疗。后来,他回到家乡霍州当了一名赤脚医生,整天在街上走来走去,深入村民家中,为缺乏医疗服务的村民提供医疗服务。

耄耋老人周健民用医术服务居民

“当我听说有人生病时,我不得不去门口看看我是否在远处。”一天晚上,当周建民拜访当地一个村庄的一个孩子时,他听说附近一个村庄的一个孩子严重抽搐。确诊后,他一路询问,主动上门治疗。刚进门,两个医生就摇摇头,从屋里走了出来,说:“孩子做不到。”。走进去,看见两三岁的孩子都脱光了衣服,躺在炕上,发高烧,还在抽搐。周建民赶紧给孩子做了脊髓穿刺,并注射了药物,在救孩子之前,他坚持了两天两夜。

耄耋老人周健民用医术服务居民

还有一次,村里一个15岁的男孩发烧,县医院诊断为膈下脓肿,所以建议去大城市治疗。周建民冒着接受穿刺治疗的危险,从孩子的横膈膜上取出一碗发臭的脓液,给孩子打了一针中药,救了孩子的命。在农村工作了30多年后,周建民转到太原精神病医院工作,直到退休。

耄耋老人周健民用医术服务居民

行医的人不仅要行医,还要有医德。60多年来,周老一直用这一信条鼓励自己。

编辑书籍有益于后代

经过多年的临床工作,周老积累了丰富的中医保健和小儿推拿诊疗经验。为了传承自己多年行医的经验,周老花了15年时间写了几部手稿。说着,老人从床边的书架上,翻出一大堆手稿,一边看一边介绍。

耄耋老人周健民用医术服务居民

“这是我的《每周整体能量平衡医学模型》,发表在《中医杂志》上,已经在临床上应用了30多年。”“这两张耳穴和手穴全息判读的彩色挂图是我画的,2008年由山西科技出版社出版。”这是我编的《心理康复期气功按摩练习》,在全国专科医院推广这些养生方法是中医周老总结出来的,他把它们命名为“不求人不花钱不吃药”的养生法。

耄耋老人周健民用医术服务居民

目前,周老最大的愿望就是出版《现代名医良方要义》一书,以供同行参考。这份几十万字的手稿包含了950位名医的1800个中药方剂,对中医临床实践非常有用。我们的记者魏伟

耄耋老人周健民用医术服务居民

编者:于涛

标题:耄耋老人周健民用医术服务居民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jk/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