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1字,读完约4分钟

在青岛平度市明村镇的第一产业中,大西瓜、小番茄和葡萄串被称为“一大一小”。8月6日,镇党委书记王安平说:“一大两小的产业发展,从品种改良、质量提升、品牌建设,经历了不断的‘突破’和‘屹立’。这不仅是产业链,也是产业链中的贫困户。”在发展和壮大“一大两小”产业的支持下,明乡镇“圆”了镇上310户贫困户种植瓜果脱贫的梦想。

青岛平度市明村:瓜果“圆”了脱贫梦

在舞台上唱歌,“大西瓜”已经成为扶贫的“摇钱树”

“明村镇的西瓜从1993年开始大规模种植。已通过绿色食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并被列入国家名优新农产品目录。”明村镇扶贫办负责人介绍。

青岛平度市明村:瓜果“圆”了脱贫梦

据了解,每年在明乡镇举办的西瓜节,都以成立西瓜专业合作社为“纽带”,推动西瓜产业滚动发展。目前,该镇西瓜总产量约4亿公斤,带动39户贫困家庭种植西瓜,人均收入2000多元。与此同时,120多名穷人被鼓励在西瓜产业工作赚钱。

青岛平度市明村:瓜果“圆”了脱贫梦

邢宏道,一个大黄峪村的贫困家庭,最近获得了甜蜜的幸福。他订购了40,000磅西瓜,很乐意守口如瓶。每个人都说:“是党的扶贫政策让我口袋鼓鼓的。”

青岛平度市明村:瓜果“圆”了脱贫梦

邢宏道今年51岁。自2014年以来,他被认定为贫困家庭。在镇党委和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他通过在温室里种西瓜增加了家庭收入。正是有了这笔“西瓜钱”,大女儿成功地完成了学业,小儿子在即将进入高中时也不用担心上学。邢宏道的嘴角总是微微上扬,眼里充满了幸福。

青岛平度市明村:瓜果“圆”了脱贫梦

筑巢引凤,“小红果”已经成为致富的“聚宝盆”

在明代的乡镇,“大头”西瓜滚滚而来,而“小头”圣女果则成为致富的“金矿”。

据了解,镇上有1600多个樱桃番茄大棚,占地面积1.2万亩,年产值超过10亿元。镇上115个村庄中有一半以上以此为主导产业。在引进农福天下、青岛嘉肯等大型农业产业化集团的同时,衍生出网上配送、礼盒订购、现场配送等新的经济业态,形成了集生产、包装、销售为一体的樱桃番茄产业链专业营销模式。

青岛平度市明村:瓜果“圆”了脱贫梦

今年,受疫情影响,明村镇的圣女果价格依然上涨到8元7-1公斤,这让巡展村的贫困家庭于瑞凯乐(音译)闭上了嘴。

记者来到瑞凯的樱桃番茄温室了解情况。我一进温室,就看到于瑞凯一手拿着收音机,一手在耳边听着歌剧,另一只手提着一桶刚刚摘下来的樱桃番茄,那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青岛平度市明村:瓜果“圆”了脱贫梦

看到记者的到来,我在樱桃番茄温室里忙碌着,开始说话。“在过去的几年里,因为贫穷,别人瞧不起它。他们在村子里走的时候,头都抬不起来,也不敢出声。”回忆起过去的尴尬,于瑞凯哭了。“由于党和政府对我的鼓励和支持,去年我建了一个2.4英亩的温室来种植圣女果,年收入超过20万元。说实话,我以前都没想过。我还是能看到这么多钱。我真的很感激。”

青岛平度市明村:瓜果“圆”了脱贫梦

于瑞凯伸手打掉了植物的老叶子,掐掉了多余的芽头,又开始说话了。“事实上,这个棚子不是我的。去年,我种了一个占地2.4英亩的温室。我依靠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好处。我想回报社会。我主动把它转给别人。我种了一个小棚子,让更多的人一起致富!”.

青岛平度市明村:瓜果“圆”了脱贫梦

有很多人和瑞凯一样受益。樱桃番茄产业为许多贫困人口带来了1000多个工作岗位和超过1万元的年收入。

借鸡下蛋,“小绳”成了脱贫致富的“钱袋”

除了西瓜和圣女果,这个镇上还有一种“小串”,显示出价格稳步上升的趋势,那就是葡萄。

“我们的人不用出门就能卖葡萄,这太好了。”闫村一个贫穷的葡萄农李兴阳说。

李兴阳,一个贫苦的家庭,住在青岛艾迪酿酒有限公司所在的燕村。基于他独特的优势,他在酒厂的支持下开始种植葡萄。一对双胞胎儿子只能靠挣4英亩葡萄来完成学业。

青岛平度市明村:瓜果“圆”了脱贫梦

明村原本依托青岛艾迪酿酒有限公司,围绕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主线,实施产、供、销一体化的运输生产模式,对贫困人口实施“订单种植”和“保护性收购”。

青岛平度市明村:瓜果“圆”了脱贫梦

一位村的贫困户闫看到记者,指着三亩葡萄园高兴地说:“酒厂把我的葡萄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买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脱贫致富了。这是我脱贫致富的“钱袋。”(经济日报记者刘成通讯员孙京新)

标题:青岛平度市明村:瓜果“圆”了脱贫梦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4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