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81字,读完约5分钟

说起地铁,太原人渐渐有了说话的权利。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人们乘地铁出行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但是你能想象地铁是怎么被挖出来的吗?在铁路建设部队,29岁的他是一个特殊的“地下工作者”:他每天在地下工作至少12个小时,在地下17米深的隧道里吃喝耶戈;呆在空的一个小房间里,面对几个屏幕,分析数百个参数,把这项工作描述为无聊;但是你必须时刻集中精神,因为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会非常严重...他叫张剑平,是太原地铁盾构机的司机。

特殊的“地下工作者”

在地下工作12小时

9点30分,位于中铁十七局项目部东侧活动板房内的太原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华章街站,张剑平被闹钟吵醒。两个小时前,他刚刚下了夜班,只是回到宿舍打了个盹。

特殊的“地下工作者”

“现在从华章街站到通达街站的右线隧道也已经开始挖了。刚开始的时候,这段时间相当于盾构机的‘磨合期’,所以最让人担心也最累人,我已经好几天没睡好觉了。”来自甘肃省平凉市的张剑平,是华章街站项目部的“能人”。他还是机电部门的负责人,也是盾构机的司机。他还承担了盾构机的维护责任。因此,和其他人相比,他这几天很忙。

特殊的“地下工作者”

盾构机是一种流行意义上的隧道掘进机,是国际上普遍使用的一种工程设备。地铁隧道工程依赖于它,挖掘,灌浆和造渣,这是“挖掘”地铁的原则。盾构机的驾驶员,相当于地下航母的“舵手”,非常重要。在这一点上,江湖上有句谚语说,会飞盾机的人比会飞飞机的人少,这说明他们很少。

特殊的“地下工作者”

张剑平坦言,打开一台盾构机并不容易,理论和实践缺一不可。通过理论考试后,至少要经过四年的锻炼,没有任何事故被认为合格。

隧道开挖开始后,盾构司机分两班工作,从早上7: 00到晚上7: 00,然后从晚上7: 00到早上7: 00,在地下工作了12个小时,整天看不到阳光,白天和黑夜颠倒了,人们刚开始做生意时总是有点盲目。张剑平笑着说:“我以前在苏州挖地铁的时候,七八月份是半个月的白班,整天都在地下。后来,我受不了了。下班后,我跑到院子里晒太阳。其他人看了都奇怪;夏天晒日光浴?你不辣!”

特殊的“地下工作者”

为太原地铁放弃一个小小的家

这种工作很累,很少有大学生坚持。2011年,张剑平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机械设计专业,进入中国铁路第17局。自工作以来,他参与了上海、苏州和石家庄的地铁建设六年。

特殊的“地下工作者”

进入太原地铁施工现场后不久,他被派往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基地,负责第二台盾构机的全面检修。今年4月底,张剑平顺利完成了大修,并利用去太原的机会回到了平凉的家。

特殊的“地下工作者”

在这次旅行中,张剑平,一个新爸爸,非常兴奋,他和他的妻子分开了。回家探亲的时间非常有限。对他来说,看到女儿出生并不容易。短暂停留后,他匆匆上了去太原的火车。

特殊的“地下工作者”

不久前,当第二台盾构机准备进入华章街站时,张剑平再次前往苏州进行最后的协调。一天,空在返程途中,他买了一张回甘肃的火车票,因为他渴望再次见到孩子们。然而,当火车即将前进时,他跑下车,还了票,又买了一张回太原的票。

特殊的“地下工作者”

“我特别想回家看看,但是华章街站的龙门吊出了点问题。我负责这台龙门起重机的安装和调试。”张剑平说,我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就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那一刻,内在的理性战胜了感性。

特殊的“地下工作者”

他表示,太原的地铁建设将尽快保质保量完成,然后他将回家和孩子共度时光,以弥补父亲的债务。

“水道”精确到毫米

目前,华章街站与通达街站之间的左右线已经开始挖掘,左边线使用的是“汾晋一号”盾构机,该盾构机过于改造,纯粹是太原的“血统”。右线采用苏州转来的盾构机,来到太原后命名为“汾津二号”。

特殊的“地下工作者”

中铁十七局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第二标段项目书记侯德彪表示,这一“粉金二号”堪称“功勋机器”,已在兰州、无锡、武汉、苏州等地开挖了地铁隧道。然而,毕竟挖掘的公里数是很长的,所以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小问题,比如油路和线路,需要及时修复。正因为如此,张剑平成了经营粉金二号的最佳人选

特殊的“地下工作者”

主控室是汾锦二号的核心位置,相当于汽车的“驾驶室”。

这里的空室很窄,操作平台上有6个屏幕,同步显示灌浆、注水、测量和操作等各种参数。还有两台电脑,可以随时准确定位和导航。屏幕底部有20多个按钮,用于控制盾构机的各种功能。

特殊的“地下工作者”

张剑平对这个控制台上的每个按钮都很熟悉。我看见他的眼睛盯着监视器屏幕,他的手熟练地操作着,盾构机的刀盘快速旋转,盾体呈蛇形前进,以毫米精度向目标方向推进。

特殊的“地下工作者”

盾构机的每一小步都应该非常小心。因此,张剑平不敢大意,而且他不能在午饭时离开主控室,所以他必须时刻注意掘进的每一个环节。他说:“这是一项复杂而乏味的工作。我通常呆在出租车里。这里,设备高速运转,释放出大量热量。在当前的季节,在地下穿一件外套就足够了。如果是夏天,地下温度会达到40摄氏度,非常闷热。挖掘时,噪音特别大,你无法面对面听到。”他说:“虽然很难,但为了让太原市民尽快乘坐地铁,我们是快速而值得的。”

特殊的“地下工作者”

本报记者李涛通讯员郑凯·温温/照片

编者:于涛

标题:特殊的“地下工作者”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3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