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66字,读完约6分钟

陕西省博物馆的大型展览“战斗前线——楚谨文明专题展”昨天在省博物馆一楼举行。山西博物馆、湖北博物馆、河南博物馆、山西考古研究所、宜昌博物馆、襄阳博物馆共收藏文物331组,66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02件。展品规格之高,是山西博物馆举办专场展览以来的首次。

102件一级文物重现“晋楚争霸”

展览的主题是“竞争”。春秋时期,金与楚汉进行了长达200多年的战争。楚谨霸权是春秋时期的关键词,两国轮流“占领山头”。那么,问题是,楚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有多好,谁在山顶上?文物告诉你。

102件一级文物重现“晋楚争霸”

金楚文化差异的视觉审视

29岁的卢文宇(音译)是山西博物馆的一名讲师,他已经在省博物馆工作了五年。卢文玉说,参观展览,首先要对展览框架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先看看展板,了解馆长的思路。

102件一级文物重现“晋楚争霸”

两周时期,以金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和以楚文化为代表的长江文明在竞争中发展壮大。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长期共存。西周初年,封其弟在唐故国,后之子改唐为晋。与此同时,王乘还封熊逸于楚人之地,“封子人之地,姓于,住丹阳。”虽然楚国是在周朝被封的,但他对周宗的挑战从未停止。楚庄王在春秋时期赢得了中原,这是这场斗争的生动体现。当时,金是中原第一大国,的霸权成为春秋时期最突出的特点。

102件一级文物重现“晋楚争霸”

金与楚之争是两大流域文明的全面较量,在器物层面上仍然可以看到。金文化,传承,融汇戎狄;楚文化,尊重周制度,浸泡蛮夷,与南北并肩,各领风骚。

102件一级文物重现“晋楚争霸”

走进一楼展厅,对面有两个大大的鼎,左边是,墙上写着“晋”字,右边是楚鼎,与楚简中的“楚”字相对应。观众高先生说:“把两国的礼器直观地放在一起,就可以‘直观地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两种文明体系的比较,使我们对以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102件一级文物重现“晋楚争霸”

参见青铜器中的“祖国”

金文化和楚文化有什么不同?文物说话。

在展厅的左侧,太原市金生村赵庆墓出土了一件带有牛头刺纹的铜鼎。一组五件,大小和排数不同,在形状和装饰上基本相同。出土时,鼎中仍有牛羊等祭祀动物的骨头。这个器具是一个盆盖,上面有一个三卧犀牛按钮。犀牛抬头,竖起耳朵,圆眼睛,宽鼻子。在盖子的中央有一个桥接按钮和一个上环。封面上从里到外有三组图案,依次为鸟纹、牛头双体纹和魁峰纹。

102件一级文物重现“晋楚争霸”

展厅右侧的楚式青铜鼎是战国中后期的一件器物,共有5件,用于盛放祭祀用的肉。“楚王有细腰”的美学思想似乎对丁产生了影响,而丁的“开口、腰、鼎、底”是典型的楚器。根据周礼,贵族根据他们的身份享受等级,这通常是一个奇数。五枚丁碎片表明,墓主人是一位医生。与同时期各诸侯国使用的丁相比,楚国的丁极具个性,被称为楚丁。

102件一级文物重现“晋楚争霸”

陆文玉认为,楚重视祭祀,喜欢巫鬼,楚文化神秘而浪漫,又吸收了少量的蛮族文化特征,楚鼎图案丰富,风格神秘而奇特。然而,金文化坚持中原正统,并受到戎狄的影响。器皿是高贵的,高贵是不言而喻的。

102件一级文物重现“晋楚争霸”

虽然这次特别展览中有许多种类的展品,包括青铜器、玉器、陶器、漆器、竹简、钱币等。青铜器占了大部分。周以礼治国,青铜器是反映国家制度和礼制的重型武器

102件一级文物重现“晋楚争霸”

赵庆的青铜鸟像从“玩”中归来

卢文玉在省博览会呆了五年,他从未见过赵庆的青铜鸟像。人们总是在外面“玩”,要么借展览,要么巡回展览,而且总是“不回家”。在这次特别的展览中,这只鸟雕像终于再次见到了他的家乡父老。

102件一级文物重现“晋楚争霸”

赵庆铜鸟雕像是1988年从于金生村赵庆墓中出土的一个盛酒的容器。它是一只鹳,头上有冠和角,眼睛宽,脖子细长,喙呈钩状。空的腹腔与颈部和喙部相通,钩喙是一个自动开合的喷口,所以设计非常巧妙。鸟的背部有一个带虎形吊梁的罩,罩通过链条与吊梁连接。鸟类直立,脚有蹼。这只鸟的尾巴下面有一只老虎形的脚。老虎的前腿支撑地面,后腿向上推,非常可爱。鸟尊身浮雕翅膀,羽毛图案华丽清晰,富有层次感,铸造工艺精湛,是金代晚期青铜工艺的杰作。

102件一级文物重现“晋楚争霸”

屈原是楚国著名的大诗人,他擅长写各种华丽的“骚”体诗。这次特别展览中的一件展品属于瞿家。1976年随州出土春秋战国楚曲子赤角铜簪。它是一个食物容器,有长方形的底部和盖子,直的嘴,斜的肚子,平的底部和四个蹼足。底部和盖子的内壁上有六排31个字的铭文。屈、荆、赵是楚王的三个姓,都是皇室的分支,分别是、平王、的后裔。楚曲子赤椒铜簪是世界上唯一的曲石礼器。

102件一级文物重现“晋楚争霸”

文物让历史“说话”

《老子》简牍和《侯马盟书》是楚、晋时期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代表性文物。

1993年,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四方乡郭店一号墓抢救性发掘中发现703枚简牍。这些竹简的内容都是先秦典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老子甲、乙、丙三家的道教著作《太乙圣水》。由于墓被盗,《老子》中的竹简只有《老子》其他版本的三分之一。《老子》简牍文字单纯,有些文字极难注释,但对学习其他版本的《老子》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02件一级文物重现“晋楚争霸”

20世纪60年代,山西侯马市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玉牌,名为“后书”,是晋国大富在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举行誓师大会的一份信札。用朱笔在玉片上刻字,共发现5000余枚,其中可辨认的约650枚,总字数约3000字。除了重复,还有近500个单词。古代文献学家张洁将舒梦分为宗蒙、魏徵、那氏、卜筮等。根据当时的习惯,团契通常是一式两份,一份藏在团契里,由主要的团契人专门掌管团契,另一份向神灵宣布,然后埋葬或淹没。陈列的团书应该是埋在地下的,它是研究春秋晚期晋国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对研究晋国历史和古代人物有重要意义。

102件一级文物重现“晋楚争霸”

金、楚器物种类丰富,造型优美,工艺精湛,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和伟大的乡村工匠精神,支撑着政治、军事舞台上的历史故事。

“为前线而战——楚谨文明特别展”展览将于2月3日至3月11日举行,参观者可免费获得参观门票。在展览的同时,还有“金韵池古乐音乐会”等活动,一系列公开讲座、情景喜剧指导、博物馆小教室、教师分享小组活动、寒假小讲师展厅讲解等。

102件一级文物重现“晋楚争霸”

本报记者陈新华的照片由陕西省博物馆提供

编者:于涛

标题:102件一级文物重现“晋楚争霸”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