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11字,读完约3分钟

马丽梅植物染色作品展览《蓝色的尽头》昨天在陕西省图书馆第一展厅举行。展览集中展示了玛丽和美国近五年的研究成果,重点展示了10个系列和200多件木材染色作品。“末采蓝”一词源于《诗经·潇雅·采绿》。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女人收集东方蓼和东方蓼蓝的美丽过程。豨莶草和东方蓼是古人用于染色的经典染料。

从《诗经》走来的草木染技艺

传递自然气息

草染色是一种古老的染色技术,在中国已经使用了几千年,用于从植物中提取染液和给天然纺织品染色。3000多年前,在周代,官员有染匠的职位,专门从事皇家服装和各种织物的染色。在这个时期,植物木材的染色工艺已经成熟。植物染色主要利用食用和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皮提取染液。染色后,颜色温暖优雅,安静安静。这些染色的植物大部分可以在胃里用作食物和药物。染色后的废水和残渣容易降解并回馈自然,这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一份厚礼。

从《诗经》走来的草木染技艺

马丽梅是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的一名教师。她还有另一个身份——一个染草染木的手工艺艺术家。马丽梅介绍说:“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植物染色就是我们的生命。”如今,纺织品几乎与化学染料密不可分。除了对环境不友好,更麻烦的问题是健康。传统植物染色工艺的色彩饱和度没有化学染料高,但温暖、优雅、平静、大方,符合东方古典美学。“手工植物染色也有缺点。例如,染色材料受季节和地区的限制,很难充分供应;生产过程比较复杂,而且大部分都是手工完成的,所以很难批量生产;色牢度不能与化学染料相比。”这可能是为什么这种染色技术变得越来越孤独的原因,但它的自然风味和手工制作的温度也使植物染色依然光彩照人。

从《诗经》走来的草木染技艺

天然植物染色

马丽梅的染草作品《清末蓝藏》展示了传统染草工艺的现代传承,展品丰富,展示布局精美。特别是通过对山西当地印染厂的开发利用,这种随处可见、价廉易得、健康环保、美观大方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得以传播,贴近生活、服务生活的工艺美术的初衷得以恢复。展出的作品包括10个系列,如草染色卡及材料、装饰画、家纺、服装及配饰、屏风、装置、染色织物、禅居装饰用品、围巾和枕头。

从《诗经》走来的草木染技艺

马丽梅,全国纺织面料设计师,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专业为染整工艺设计。近年来,他主要从事山西省地方植物染色和纤维艺术设计的研究,回收和开发了数十种植物染色材料,设计和生产了多种染织产品。马丽梅参与了《中国当代设计全集》的编纂。她的作品入选第八届洛桑至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展,并获山西省艺术展二等奖和山西省纤维艺术展一等奖。我们的记者陈新华

从《诗经》走来的草木染技艺

编者:于涛

标题:从《诗经》走来的草木染技艺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2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