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0字,读完约3分钟

面对诺奖 亢奋的中国当学日本内省 刘效仁 新闻网-中国青年报 2008-10-10 [打印] [关闭] 谜底揭晓,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和日本科学家下村修分享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对于钱永健这位钱学森的堂侄有望获奖,中国媒体此前就表现了一种莫名的亢奋。倒是自今年度诺奖颁布以来已有3名科学家享受殊荣的日本,显得内敛。日本反省教育的不足,希望借此机会扭转社会上对理工科敬而远之的风气,给基础科学研究注入活力。(《新京报》10月9日)

“面对诺奖 亢奋的中国当学日本内省”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 因为一年有一次诺奖。 因为一年一度总是和中国人无缘。 总是让中国的公共和媒体感到莫名的悲伤。 国民撇开有色目光,终于发现诺奖毕竟是世界顶级大奖,代表世界科学前沿水平,必须以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为铺垫,以综合科学研究能力为依托。 所以,当印度和日本等邻国相继获得诺奖桂冠时,只有中国无缘,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公平。 这样就行了。 钱学森的表弟钱永健上榜。 迄今为止,媒体就能否获奖制定了文案。 多家媒体9日的软标题为“钱学森堂外甥拿了化学诺奖”,将钱永健的照片放在了首位。 钱永健的名字被免除,国籍更是言下之意,露脸的是坚强的含蓄,金钱家的骄傲,中国的骄傲。 事实上,两位美籍华人杨振宁、李政道等科学家多年来都没有为中国人争光过,这下继承人终于来了,能不打鼓弹冠庆之吗? 不如说日本人很冷静。 今年,除下村修获得化学奖外,美国科学家南部阳一郎、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和益川敏英还获得物理学奖(濮阳信息港10月7日)。 南部阳一郎也出生在日本,后来加入了美国国籍。 汤川秀树、朝永振一郎、小柴昌俊过去也因基本粒子行业的成果而获得诺奖,显示出日本在基本粒子研究行业的实力不俗。 但是,《读卖情报》8日在社论中指出,日本国内近年来发生了年轻人对物理学等理工类敬而远之的现象,政府和大学应该改革培养科学研究者的系统,提高日本年轻人对科学的梦想和期待。 《每日信息》社论也直言不讳地说,日本的科技政策偏重经济效益,政府将科技作为活跃经济的第一支柱,大学的研究也在追求效益和应用。 公共媒体难得的理性和冷静,有倾听政府和公共内省的效果。 反观我们自己的兴奋,会有点出轨,或者神经质。 钱永健1952年出生在纽约,从小就对化学感兴趣,只是因为哮喘在家,在地下室摆弄瓶子罐,做化学实验。 如果钱永健从小就住在中国会怎么样呢? 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他的小爱好和创新天才早就死了吧。 不能说家庭宽容,我们的大学也不一定能容纳不健康的学生。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益川敏英外语不好,在中国只有英语是崇拜的现在,很不可思议。 其实,只是教育的不同。 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中国教育追求失魂落魄的卓越——重视市场名利、轻视本科、轻视原创、忽视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忘记后者才是大学的灵魂。 (《中国青年报》10月9日)这种反省,确实合乎时弊。 问题是,这不仅是高中的错,也不是大学校长们的错,我们的教育体制和判断机制有致命的缺陷和不足。 / h// h// h /

“面对诺奖 亢奋的中国当学日本内省”

郑重声明:“中国青年报”、“新闻网”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案、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新闻网或中国青年报奥运文案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采用,违者必究。如需采用,请与010-64098070、64098058联系。

标题:“面对诺奖 亢奋的中国当学日本内省”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25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