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855字,读完约12分钟

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

水佳

输液多被称为点滴或泼水,在现在的疾病治疗过程中很常见。 静脉输液治疗是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手段,在药品使用史上成为里程碑式的发明。 以前输液是对比重疾病的额外治疗方法。 静脉输液技术的迅速发展经历了近400年的波折,到20世纪逐渐形成了完善的系统,成为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1

霍乱之间的医疗突破

人体药物的第一次静脉注射

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提出了血液循环的理论,为后代开展静脉输液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被称为现代静脉输液治疗的祖先。

1656年,英国著名建筑师、天文学家、解剖学家克里斯多夫和罗伯特用羽毛管针和动物膀胱向狗静脉内注射阿片制剂和催吐剂进行了实验。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药物注入血液的行为,开辟了静脉输液治疗的先河。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1662年,德国一位叫约翰的医生第一次向人体注入药物,以拯救严重传染病的患者。 但是,遗憾的是,由于感染,患者没有恢复。

静脉输液疗法的普及始于19世纪,也是医学迅速发展的时期。

1831年,霍乱袭击西欧时,苏格兰医生托马斯和助手发现霍乱患者的血液缺乏水分和盐分。 他们把实验性大量煮沸的食盐水注入一个患者的静脉,补充了因腹泻而失去的体液。 那个患者当时断气了,已经憔悴不堪。 结果托马斯治疗成功,患者最后活着恢复了。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盐水注射疗法在应对这次霍乱流行的过程中被广泛采用,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当时,医生没有接受治疗的患者死亡率超过50%,接受治疗的患者大部分得救了,但部分出现了发烧现象。 从那以后,静脉注射这种用药的做法在临床上推广开来。 托马斯医生被认为是第一位成功建立人体静脉输液治疗模型的医生。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1853年,法国生理学家克劳德在狗的血管里加入了含糖溶液。 在随后的20年里,他不仅注入了含糖溶液,还注入了蛋白质和牛奶继续进行实验,这些实验有点成功。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此后,人体静脉输液发展得更快。 1907年,捷克人约翰·扬斯基阐明了abo血型系统,以经静脉输血作为安全的急救手段。

2

发现了无菌理论

输液有安全保证

当时,最让医生烦恼的是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感染和热原反应的问题。 长期以来,静脉输液只用于急诊患者,护士规定只能协助静脉输液所需的消耗品的准备,实际上进行静脉穿刺操作的只有医生,所有输液用液体都是医院自己制造的。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20世纪60年代的重大发现对输液护理和临床医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法国着名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路易斯·巴斯德发现了疾病的细菌理论,提出发酵和腐败会引起细菌繁殖。 格拉斯哥大学外科教授约瑟夫列表基于这个理论提出了伤口化脓可能导致微生物感染的假设。 他还假设如果破坏微生物的生长环境,阻止污染的空气体接触伤口,就能预防感染的发生。 1867年,名单发表了使用碳酸作为抗感染剂的论文。 他以苯酚为消毒剂喷洒消毒调味汁,进行术前消毒,其研究成果奠定了消毒灭菌理论的基础,也为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性提供了保证。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之后,医生们开始观察清洁,外科医生继续使用防腐剂代替无菌。 20世纪初,消毒灭菌理论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到1910年医院开始清洁消毒采用的仪器,与患者接触的仪器都必须在采用前灭菌。 到20世纪上叶,无菌几乎被完全理解和应用,无菌几乎成为实践的基础,接触患者的所有物品都必须保证无菌。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1923年,弗洛伦斯·塞伯特医生用蒸馏水首次发现了热原,通过灭菌比较有效地去除了液体中的热原,1925年彻底处理了静脉输液中的热原反应问题。

随着无菌理论和做法的提出以及热原反应问题的处理,静脉输液开始得到安全保证。

之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爆发,静脉输液技术迅速发展,医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静脉输液治疗,护士被允许进行静脉输液治疗。 负责静脉输液治疗的第一位护士是波士顿麻省理工大学的艾达·普鲁默,后来成立了第一个静脉输液小组。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3

注射器具的大改革创新

从羽毛卷到用针

20世纪初,人们开发了更安全的静脉注射液葡萄糖和生理盐水。

1931年,美国医生在改造的汽车车库中生产了世界上第一种商业输液产品5%葡萄糖注射液,这种工业化生产的输液产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量应用于伤员的救治。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静脉输液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200多种静脉输液广泛应用于临床。 静脉输液的给药方法也多种多样,除了改良静脉穿刺工具外,输液的副作用也在逐渐缩小。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最初,羽毛卷片、动物静脉、动物膀胱等被用于输液。

17世纪60年代,德国出现了静脉输液的专业著作,当时极少数医生在动物膀胱制作了静脉注射工具,用中空的树枝插入人体,尝试输血。 这种做法救了一点命,但带来了许多致命的并发症。 19世纪初,制药技术迅速发展,为了向体内输送药物,医生们尝试了从木钩到刺血针的各种器具,用沾有药物的器具刺穿皮肤,将药物送入体内。 其实,针是爱尔兰医生弗朗西斯·莱茵发明的。 注射器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用来治疗胎记。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1957年,头皮针一次也没重复地被发明。 1964年,美国bd企业发明了第一代静脉留置针。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移动式输液装置、输液泵、自主麻醉泵等开始临床应用。 静脉输液被承认为专业学科。 1972年,美国成立了静脉输液学会。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输液产品的载体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迁。

1920年,世界上第一款玻璃瓶静脉输液产品诞生了。 由该宽口玻璃瓶和天然橡胶制输液线构成的系统是第一代输液瓶。 但这种开放式输液给药安全性太大,很快就被淘汰了。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第二代静脉输液产品。 半开放式输液系统,由玻璃或硬塑料容器和带过滤器的一次不重复输液线构成,改善输液线,减少污染机会,集中溶液生产,工业化程度,质量和安全性大幅度提高。 很多人对玻璃输液瓶记忆犹新,用玻璃瓶体、胶塞盖、针穿透胶皮进行输液。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但是,半开放式输液不能对输液加压,重量重,体积大,不利于运输和保管的半注入系统,注入时的悬挂时间越长,被空气体污染的可能性越高,设备老化和橡胶塞粒子、玻璃粒子的危险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大量输液安全事件,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半开放式输液瓶的广泛评价。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20世纪70年代后期,第三代静脉输液系统确立了临床地位。 该系统又名全密闭静脉输液系统,将输液容器更换为塑料软包,在重力点滴过程中软包受到外部空气的压力而逐渐压扁,无需用吸气针连接包内外的气体,软包一次成型,注射针和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4

静脉药物集中配置

药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随着输液治疗的逐步推广,急救医学、重症医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用药问题。 例如,多个临床治疗需要加药输液,但市场上没有提供这种可以直接注射的制剂。 有些注射药物在输液时不稳定,需要暂时加入或改变输液环境后再加入。 比如青霉素放在葡萄糖注射液里。 另外,根据每个患者的状况,个人用药的要求不同,需要调整胰岛素和化疗药等市场上销售的多种静脉用制剂的给药量等。 另外,关于多种静脉药能否混合、混合后的稳定性,需要专家的判断。 加药混合的输液药也不能像工厂生产药时那样加热灭菌,如何保证无菌性,还有药物配合者的职业危害防护等问题。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输液药在急救、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先天性缺陷也带来很多医疗课题,一是用药和输液过程中容易被污染,引起患者感染,二是容易引起用药错误,严重时患者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除了急救药,其他药的准备由药剂师负责。 哪个治疗药、输液是否用药、用药时先放哪个、确保无菌、不引起用药错误等很多问题需要医院的药剂师们注意应对。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1969年,世界第一个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出现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院,药剂师们在这里为患者准备了输液药,给护士投药。 从此,临床输液药物的治疗进入了更规范安全的时代。 静脉药物集中配合的出现是确保输液无菌性和稳定性的专业表现,是输液给药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静脉输液护理学发展到21世纪,输液技术继续提高。 电子输液设备的发明和应用有助于确保患者的安全。 医院可以为电子设备制定规定的药量,减少药量错误引起的事故。 多个输液控制设备可以连接到医院电脑操作的新闻系统,发生问题时立即发出警报。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5

输液治疗在我国逐渐规范化。

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静脉输液。

本来,输液在中国的采用可能更早。 但是,1945年前后,由于茂菲滴管不足,国内注射大体液时皮下注射,注射后肿胀,不得不按摩和热熔敷。

茂菲氏滴管也称为滴瓶、滴斗,是输液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茂菲滴管不重复输液器倒数第二个结构,具有显示滴下速度和第一次排气作用的功能,也可用于紧急添加药物。 没有茂菲氏滴管,不能静脉点滴。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20世纪50年代初,茂菲滴管在国内少量生产,橡胶管质量差,那时输液反应频繁出现,医生采用静脉输液,还是很谨慎。

到了1960年代,点滴注射技术迅速提高,穿刺和排出空气体的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 到了8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头皮针,在穿刺方面技术进一步提高。 90年代,中国开始在病房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 改善输液管的材质后输液反应大幅度减少,为国内输液采用率的增加创造了基本条件。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输液这种治疗方法在中国的迅速发展速度非常快。 在中国,静脉输液的接受度和采用率超过了地道的欧洲。 不少人不去医院输液就心神不定。 对于感冒和发烧等“小缺点”,人们总是去医院进行“吊水”,即输液治疗。 很多人陷入了“生病后必须马上输液,早日痊愈”“定期输液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作”等误区。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医学专家认为经常输液,过度输液会带来长时间的不利影响。 在我国,60%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在输液过程中。 由于药品直接进入血液,消化道和防御系统缺乏屏障。 过度输液会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人体菌群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下降及细菌耐药性增加。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经过迅速的发展,静脉给药的安全性大幅度提高,但毕竟有感染、输液反应等风险。 输液用量过多,添加药物,输液速度不合适,输液环境不合适,容易引起输液反应。 患者的原发疾病、年龄、个体差异等因素也引起输液反应。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输液反应完全没有进展对采用输液治疗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为了规范输液行为,卫生部门也一点一点地出台政策。 年12月,卫生部发表了“可以吃药的十大大致”。 其中,第二条规定“不用、不用、不用、不能口服、不能点滴”。 很多地方相继出台了二级以上的医院(儿童医院除外)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等措施。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延伸阅览

输液为什么要扎手背?

输液通常通过手背血管,那么,可以扎别的地方吗?

实际上,输液的目的是通过血液将药物输送到全身或目的器官,理论上血液逆流到心脏血管都是刺穿的。

上肢,特别是手背作为输液的第一选择的理由之一是,输液期间可以更好地保护点滴,步行也比较方便。 下肢也可以点滴,但下肢静脉瓣发达,刺激性药物引起静脉瓣膜炎,引起下肢静脉瓣功能衰竭,有可能出现下肢静脉曲张。 另外,下肢静脉行长受地球重力的影响,坐姿很难输液。 另外,下肢点滴对点滴期间上厕所等必要的行动不利。 与手背相比,下肢点滴相对有点疼。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除上肢和下肢外,新生儿四肢静脉细,难找,因此头皮静脉是新生儿点滴的优先位置。 另外,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胫前静脉或颈外静脉建立静脉通路进行点滴。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输液瓶空没有脱落的话空会进气体吗?

送液员们知道,输液瓶的液体“走完”时,需要立即通知护士拔针。 也有一边用手机一边输液的人,突然抬起头来一看,输液瓶已经把空空气体送到血管了吗?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空气体进入血管确实很危险,有可能成为血管栓塞的原因,但空气体进入是危险的前提。

人体静脉有一定的压力,即使输液中不小心输入了空气体,这些空气体也很难进入我们的身体,不能说与血液循环有关。 有些人有过输液瓶没有药却不能马上拔针,出现返血现象,少量血液涌进输液管的经验。 其实,这是身体自我保护的机制,因为身体中的压力比较大,输液瓶里没有药,所以里面的压力比较小,血液容易倒流,所以是空气体不能进入身体的现象。

【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原版图像/视觉中国

标题:【要闻】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2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