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76字,读完约2分钟

据新华社(记者鲍晓静)1951年3月,王学丰跟随志愿军第40军踏上了抗美援朝、保卫祖国的征程。当时,他是120师358团第一营第三连的副班长,由于他的勇敢和良好的战斗精神,他做出了两次伟大的贡献。1953年4月,敌人袭击了华月山的前沿阵地。王学丰率领一个20人的战斗小组坚守华月山,由于敌人太多,战斗异常艰难。击退敌人第二次进攻时,被子弹打穿了脸,鲜血直流。他只是包扎了一下,继续战斗。这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他突然晕了过去。

王学风:战斗英雄 人民铭记(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不久,来自苏醒的王学丰听说敌人的炮火越来越近,于是他命令他的董皖玉同志迅速撤离。当敌人聚集在一起时,王学丰扔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敌人的机枪过来了,他的腿断了。为了不被俘虏,王学丰竭尽全力从悬崖上滚下来,在25岁时死去。

王学风:战斗英雄 人民铭记(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王学丰的名字被刻在朝鲜平壤志愿者展厅的纪念墙上,在“拥有志愿者等特殊英雄的一流战斗英雄”的第一排中名列第六。然而,60多年后,英雄的家乡在哪里仍然是个谜。

王学风:战斗英雄 人民铭记(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1995年9月中旬,在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安徽省砀山县县委县政府代表团成员偶然看到“志愿者等英雄、一等英雄、江苏省砀山县(今安徽省)人”字样,便开始打听英雄的籍贯。然而,党史、民政和档案部门没有发现任何关于英雄的记录。

王学风:战斗英雄 人民铭记(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2017年,《解放军报》记者根据线索走访了山东省海阳市。来自海阳市北城杨村的74岁村民王说,1941年,他的大哥15岁,被时任海阳市磐石区党组织书记的王建西聘为记者。1942年夏天,16岁的王学丰正式从军,成为第十三纵(海阳独立营)的一名士兵,随后被调到胶东军部特务连。王学丰给他的家人发了四封信,最后一封是1948年春天的,地址是辽宁锦州,他再也没有和家人联系过。来自海阳市荣军医院的90岁老人高回忆说,1952年5月,他在朝鲜战场上与战友相遇,当时两军正在行军途中。抗美援朝老兵王从北城杨村参军,他亲眼看到参战。然而,仍有一些关键证人,如董皖玉。

王学风:战斗英雄 人民铭记(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根据砀山县党史部门的统计,由于战争和时间间隔较长,新中国成立前砀山县六个区有10多人在王兴80多岁时没有归队。

《人民日报》(2019年7月12日,第14版)

标题:王学风:战斗英雄 人民铭记(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9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