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9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实习记者许蓓蓓报道,8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期召开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银监会副主席周亮出席吹风会,介绍了贷款市场利率形成机制改革情况,并回答了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相关问题。

用改革的办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完善lpr形成机制

降低实际利率水平

“利率市场化改革就像‘修运河’。其目的是使水流更顺畅,使水流更有效、更准确地流向农田,但水量大小仍取决于闸门。”刘国强在吹风会上表示,贷款市场引入新的利率形成机制,旨在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所有报价银行都是按照市场化原则报价的,银行也可以参照lpr独立增加一些定价,这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缩小国家调控政策与实体经济的差距。与此同时,刘国强强调,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效果,但不能取代货币政策或其他政策,也不能指望“有新动作,吃遍天下”。

用改革的办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8月20日,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融资中心发行新的lpr。上午9: 30,第一个新的lpr发布,一年期lpr为4.25%,比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低10个基点,比旧的lpr低6个基点;5年期贷款利率为4.85%,比现行1至5年期(含5年)贷款基准利率4.75%高10个基点,比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4.9%低5个基点。总体而言,它实现了稳步下降,这与市场预期一致。

用改革的办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刘国强表示,考虑到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出新的lpr机制的时机已经成熟。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大多数银行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贷款定价模型,自主定价能力明显提高。此外,经济发展对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紧迫性日益增强,这就要求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此外,中国是唯一实施常规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中国不存在通缩。在上述背景下,推动市场利率在前期下调以降低实体经济的信贷利率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用改革的办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目前,中国的贷款利率上限和下限已经放开,但存贷款基准利率仍然保留。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存在“利率双轨制”问题,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银行间的竞争。”刘国强表示,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大多数仍会参考基准贷款利率进行定价。特别是个别银行通过合作行为将隐性下限设定为基准贷款利率的一定倍数(如0.9倍),阻碍了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的传导。虽然市场利率已经下降,但贷款利率的“下限”相对较硬,且下降幅度相对较小。这是市场利率明显下降,但缺乏实体经济感的重要原因,也是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用改革的办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部主任孙国峰补充说,在贷款市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完善之后,银行被要求将lpr作为各类贷款的定价基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固定利率贷款要按照lpr定价,二是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也要以lpr作为浮动利率贷款合同的基准。

用改革的办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银行应该以lpr改革为契机

提高信贷服务质量

lpr形成机制改革方案被认为是进一步降低民营小微企业实际贷款利率的一项重要改革。对此,周亮表示:“我们预计,在当前形势下,实施lpr将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

用改革的办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周亮表示,实施新的lpr机制可以更好地反映贷款利率的真实水平,提高银行利率定价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提高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然而,后续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将增加多少,取决于市场行为和企业对资金的真实有效需求。下一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应着力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并全力与银行业共同实施和落实新的lpr机制。

标题:用改革的办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8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