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6字,读完约5分钟

□王军

继“长江大保护”之后,中国第二大河流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优质发展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与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一样,成为一项意义非凡的国家战略。实施这一重大战略的背景是,中国正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端,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正处于关键时期。这是我们寻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区域增长新引擎,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伟大复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它标志着我国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进一步优化,是在古黄河流域实践“青山绿水,金山银山”理论的最新探索,也是将保护与治理两大任务、两种理念有机结合的一大努力。这一战略涉及面广,地域跨度大,历史、地理、文化丰富,这是这一重大战略与其他重大国家战略在定位上最突出的区别。

将保护与治理有机融为一体的大手笔

显然,这一覆盖黄河流域各省的大战略是在对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稳定的未来走向进行全面深入思考和系统规划的基础上提出的,它不仅赋予了传统区域经济发展和新的开放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以新的内涵,也为黄河沿岸各省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带来了千年不遇的历史机遇。鼓励沿海省份坚持“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从更深层次上摆脱单纯的行政区划,制定全流域发展规划,这将极大地促进生产要素摆脱行政区划的约束,有序流动,在更大范围内高效组合。

将保护与治理有机融为一体的大手笔

可以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优质发展战略不仅是战略驱动的,也是问题的结果,不仅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还涉及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实现扶贫和优质发展的深入推进。因此,这一国家大战略不仅以发展为主题,而且更加注重突破性和可再生性的体制改革;它不仅着眼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着眼于对外开放的大局。

将保护与治理有机融为一体的大手笔

接下来,各部门和沿海省份将开始制定相关计划或政策。笔者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应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统筹兼顾与区域特色相结合、统筹兼顾与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区域协调发展与优化产业布局相结合、内部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六项基本原则。

将保护与治理有机融为一体的大手笔

政府和市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各有优势。在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意味着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能够更有效地结合起来。考虑到不同地区在自然环境、资源、能源等要素禀赋上的差异,在具体政策措施上,应尽可能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具体差异和实际需求,设定不同的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政策,区别对待。在国家总体战略布局下,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是制定区域发展政策的关键。在条件较好的地区,重点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极;在欠发达地区,应该努力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因此,要充分发挥沿海工业发达地区的主导作用,促进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促进地区协调发展;致富后,应先追后富,促进竞争,根据要素禀赋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区域错位发展。

将保护与治理有机融为一体的大手笔

同时,在制定相关规划时,要注意在国家规划的指导下,逐步完善市场化的区域协调机制。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可以打破制约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和制度障碍。在构建以开放促发展的特殊区域经济发展机制时,应特别重视开放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港口等)的建设。)和中西部地区的高地,使中西部地区能够尽快融入全面开放的进程。在制定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时,应以跨区域开放合作为基础,依靠各区域行政主体的协调,在更大范围内促进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推进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增长核心的区域协调战略,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核心载体,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在产业发展中,尤其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强规划引导,有选择地扶持战略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产业集群。

将保护与治理有机融为一体的大手笔

为尽快形成基础设施建设的跨区域合作机制,可考虑建设连接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使其成为连接东、中、西部地区的纽带和桥梁,形成依靠中西部地区资源和能源投入的现代产业格局,促进东、中、西部城市的一体化发展。此外,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更好地为区域协调发展服务,努力改善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的政策环境,建立和完善财税制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各地区要为国家发展服务,发挥比较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建设,尽快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资源税、环境生态补偿等重要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此外,要大力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把经济效益转化为社会效益,通过缩小地区公共服务差距来缩小地区差距。

将保护与治理有机融为一体的大手笔

(作者是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标题:将保护与治理有机融为一体的大手笔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7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