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32字,读完约2分钟

米、油、盐这些日常小事最能打动人心(603883,诊断单位),检验基层干部的工作成效

“老郭是什么样的人?”

“好人!”

“哪里好?”

“哪里好就去哪里!”

面对记者的提问,村里的老人哽咽着低声叹息。只是“好人”老郭再也听不到村民们的赞美了。8月2日,他在离家40公里的山西省灵川县台北村宿舍突发疾病。

只做“小事儿”的老郭(一线行走)

位于太行山腹地的台北村风景如画,但村民们经常抱怨交通拥堵。年轻人外出工作,老年人呆在家里,蜿蜒的小路在山中和山外带来希望。

老郭被命名为郭建平。两年前,他从晋城巨山煤矿来到台北村,担任村里的第一任书记。他上任的第一天,就带着行李住在村委会的办公楼里。“那几天我们刚到,正好是村子脱贫的时候,接受了驻地小组的轮换。任务很重。”居民小组成员尹君杰说,老郭走访了三个自然村的110户家庭,这三个自然村是:台北、关村和王牛庄。拜访家庭、比较数据和进入系统通常在深夜很忙。

只做“小事儿”的老郭(一线行走)

当老郭在那里的时候,他经常说,“如果你不能做大事,你就必须做更多的‘小事’。”每个星期五下午,当扶贫小组返回城市时,老郭会把蔬菜和山货从村民家带到城里给他们的孩子。到目前为止,“拣货”已经成为台北村的传统。无论谁到城里的市场去,然后回到村子里去拜访亲戚,他都会尽可能地捡东西。

只做“小事儿”的老郭(一线行走)

"老郭从未把村子里的人视为外人。"尹君杰回忆说,侯春明是村里的一个五保户老人,一年到头都是一个人住,家里太脏了,进不去。老郭没有放弃,帮他打扫了房子,并支付了体检费用。在他被送到养老院的那天,工作人员认为老郭是老人的儿子。

只做“小事儿”的老郭(一线行走)

2017年底,台北村完成了扶贫验收,老郭担心村民会重新陷入贫困,于是他多方筹措资金,动员干部群众种植了157亩连翘和170亩白松。“连翘和白皮松具有不需要一次性投资、产品化后利润高的特点。老郭考虑了村民很长时间。”村党委书记侯说。

只做“小事儿”的老郭(一线行走)

两年很长,睡觉穿衣服和打闹是老郭的日常生活;两年也很短,他错过的环境整治工程和“文明村”建设还没有完全落地。

基层是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也是最能给老百姓带来利益的地方。日常生活用品中的日常琐事可以打动老百姓,考验基层干部的工作效能。老郭默默地做了这件事,村民们一刻也没有忘记他。

只做“小事儿”的老郭(一线行走)

(作者是本报山西分社的记者)

《人民日报》(2019年12月30日,第13版)

标题:只做“小事儿”的老郭(一线行走)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6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