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2字,读完约4分钟

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的金融开放明显加快。在金融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框架下,金融开放基本遵循“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思路,许多开放措施都超出了市场预期。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金融开放

在金融供给结构改革的诸多内容中,优化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结构是核心问题。融资结构与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比例直接相关,股权融资比例低是高杠杆风险的重要来源。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高杠杆率的风险,除了加强监管和控制金融混乱之外,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是必然的方向。除了推高杠杆率之外,直接融资比例低也将导致期限结构不匹配的问题。具体来说,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金融机构的融资期限相对较短。如果他们想从资产方面加强对实体经济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就会面临一定的流动性压力,这种困境也与融资结构的优化有关。因此,金融供给方结构改革的核心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优化现有金融结构。在这条主线下,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的金融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围绕着促进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金融开放

总结今年以来金融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工作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二是加快对外开放;第三,加强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在风险防控方面,2017年后,监管部门主要控制杠杆,重点是金融风险的无序扩张。经过两年的治理,金融风险已经从分散型向聚合型、可控型转变,金融体系整体运行健康。在增量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背景下,反风险攻坚战的重点开始转向化解股票风险,加快“僵尸企业”的清算和高风险金融机构的有序退出。在深化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也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从政策角度看,2018年以来,金融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机构层面的开放,逐步放开股权准入和业务准入,允许更多的外资机构,包括商业银行、非银行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机构投资者,更方便地参与国内金融市场,即实现机构层面的开放。过去一年,我们在股权准入和业务准入层面基本实现了境内外资本的完全一致。预计从明年起,外资金融机构将根据新政策评估投资机会,并逐步加快进入中国市场。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金融开放

金融开放的另一个方面是在金融市场层面对外开放。首先,国内和海外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加了。沪港通和深港通推出后,呼伦通也已成功推出,境内外市场资金双向流动和中国联通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此外,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等国际指数开始纳入中国股票,进一步加强了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金融开放

二是通过金融开放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从国际经验来看,资本市场的发展取决于许多基本因素,例如,市场体系需要不断完善,中介服务需要规范化,必须有一大批具有成熟投资理念和教育投资者的机构投资者。从中国的情况来看,资本市场在上述几个方面都有了0/123650/123840/124240的改善,特别是在中介服务和机构投资者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开放来提高金融中介服务的质量。在机构投资者方面,我们也缺乏真正稳定风格的长期机构投资者,这不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在中国市场培育机构投资者也非常重要。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金融开放

今年,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十一条对外开放”,其中相当一部分涉及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针对机构投资者,允许外资机构投资于金融管理子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和设立外资资产管理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是未来中国重要的机构投资者。最近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将债券、股票等标准化产品的理财投资风险权重设定为零,初衷是引导其成为真正的资产管理机构,即直接融资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外资金融机构具有长期的资本市场投资经验,与中资机构相比具有一定优势。允许外资银行设立金融管理子公司,允许外国投资者参股中资商业银行设立的金融管理子公司,有利于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培育。

标题: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金融开放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5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