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16字,读完约8分钟

卢永根(左起第二个)带领团队观察稻田里的水稻生长。

数据照片

8月12日,就在建党70周年“生日”之后,他安详辞世,享年89岁。

积蓄,全部捐赠,880多万元,一分不剩,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事后,如他所愿,没有举行告别仪式,遗体被捐献给了国家;最后的派对费用由他的妻子支付,高达1万元...

“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在这一生中,他是如此简单,他甚至没有挂在家里的窗帘;然而,他是如此的富有,他一生都生活在国情之中,他充满了桃李,留下了成千上万的学生,留下了一座没有文字的光辉丰碑。他曾经说过,过上好日子不是为了追求安逸,而是“无愧于心”。

“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他就是华南农业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卢永根。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布衣院士”。

“中国共产党向我展示了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在生命的尽头,卢永根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疲惫不堪。当谈到他入党时的情况时,他的眼睛立即发出了明亮的光。

"那时,在香港,一座墙上挂着党旗的小房子."老人的广东口音颤抖着:“举起你的右手,面向北方,延安在北方,延安是我们心中的太阳。”

1930年,卢永根出生在香港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外出时有一部电话和一辆汽车。11岁时,日本侵略者占领了香港,他被送回广东省花都的老家避难。没想到,这个地方被铁蹄践踏了。

“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老陆看见日本鬼子检查‘好市民卡’,不听就打了一巴掌。”徐的妻子说,这一幕让老陆难以忘怀。目睹了国家的损失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卢永根陷入了混乱。此时此刻,一道“红灯”照进了他的生活...

“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1949年8月9日,卢永根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事实上,早在两年前,在他17岁的时候,他在没有告诉家人的情况下,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同性恋协会”。“你不能和袖手旁观一起看祖国的命运!”卢永根说。

“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他把入党的那一天看作是生日和新生活的开始。因此,每年的这一天,我都要庆祝他的生日。”87岁的妻子许薛斌(音译)笑得直打哆嗦,还略带羞涩地透露了一个小秘密:“我想在这一天做一件他最喜欢的事,所以在1957年8月9日,我答应嫁给他。”

“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新中国成立前夕,卢永根受党组织派遣离港赴广州,领导地下学术团体迎接广州解放。“我为什么要放弃舒适的生活,回到大陆去?是中国共产党给了我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只有社会主义祖国是我可以定居的地方。”卢永根说。

“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长,卢永根将自己的三重角色定义为党员、校长和教授。

“虽然我病了,不能自由行走,但我的意识是清醒的,我的关心是持续的,我的信念是坚定的!”时间无法抹去卢永根最初的心。住院后不久,卢永根夫妇向党组织郑重提出申请:“我们大半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党。在这个时候,你不能没有组织。”对此,学校党委决定,包括农学院党委书记在内的几名党员,每月应参加一次在病区召开的党员学习会议。

“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我看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的现场直播,听了总书记的报告后,我热血沸腾,深受鼓舞……”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第三天,在病房里召开的党员学习会议上,卢永根笑得满脸皱纹,“好像他刚入党似的”。

“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我是黄帝的后裔,我想为我的祖国工作。”

“这野生稻太好吃了,我们没有白爬!”2001年10月的一天,在广东省佛冈的一座山顶上,71岁的卢永根像一个孩子一样快乐,一只手拄着拐杖,一只手扶着树。

“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爬山不容易。卢永根正拄着拐杖艰难前行。“陆老师,别上去,我们上去捡吧!”学生刘向东无法忍受。“上去!野生稻的生长环境很重要,我想看看。”情不自禁地,学生们抱着他,一步一步地走着,深腿的草让裤腿刷刷作响。

“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野生稻携带着栽培稻所没有的抗虫抗病基因,是改良水稻的重要种质资源。连续几年,卢永根带着学生在广东高州、佛冈、遂溪、博罗、惠来等地奔波,苦苦寻觅...

“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从卢永根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当老师,并成为中国水稻科学之父丁颖教授的助手。“抗日战争期间,丁先生带着稻种和甘薯种子逃到云南保护种质资源。”卢永根非常欣赏它。丁先生去世后,带领团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教学未竟事业,保存了特色野生稻基因库,首次提出了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观点...近年来,卢永根研究团队筛选出33个农作物新品种,在华南地区累计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产值增加超过15亿元。

“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有一个很长的故事。在学术上,丁颖是卢永根的老师和领袖,但在政治上,卢永根是一个先锋和进步的青年。他多次对丁说:“像你这样的老科学家,应该尽快成为共产党员。”最后,丁颖在68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在20世纪80年代,大学里资历的趋势很严重,年轻的研究人员很难“出人头地”。该怎么办?时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的卢永根决心打破这个“天花板”。他冲破重重障碍,被提升为8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平均年龄40岁,最小的才29岁。其中五人被助教直接提升为副教授。今天的八位骨干中,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为什么我的眼睛经常含着眼泪?因为我深爱这片土地。”在卢永根日记的扉页上,抄写着艾青的诗。

很久以前,我在美国的姐姐试图说服卢永根一家移民,但她无法说服他。卢永根说:“我是黄帝的后裔,想为我的祖国服务。”在给国际学生的信中,他写道:“不管外国实验室有多先进,他们只是在为别人工作。”在他的劝说下,许多学生完成学业后回家了。

“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生命是宝贵的,爱情更昂贵;如果是祖国,两者都可以扔!”在一次对学生的演讲中,卢永根用著名的诗歌表达了他的深切感受。晚年,有人问他为什么要留在中国。他说:“你们已经对党和人民作出了承诺和誓言,所以你们必须遵守它们!”

“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党培养了我,这是最后的贡献。”

“老陆,你身后的人,怎么处理积蓄?”2016年底,因癌症住院,他的妻子徐问。

“捐赠!”卢永根脱口而出,只有一个字。

“嗯,我也准备捐了。”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斗争,老两口做出了这个决定。

2017年3月14日下午,卢永根被扶着吃力地走上银行台阶。他颤抖着打开旧的黑色书包,拿出里面的10多本存折。四周静悄悄的,我看见陆老费力地在凭证上签名,一遍又一遍地输入密码。不久之后,他将其他剩余存款捐给了另一家银行。

“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8809446.44元!这对老夫妇没有把它留给他们唯一的女儿,而是成立了“卢永根?许的教育基金”。许薛斌说:“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已经满足了,而这笔钱是多余的。”

“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一切都满意了吗?走进老人的家就像回到了上个世纪。铁床生锈了,蚊帐挂着竹竿,一端用绳子绑着,另一端用钉子固定在墙上;台灯是几十年前的模型,收音机坏了,需要修理...

“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这些东西没有用完,它们还可以用,而且东西还没有用完。”卢永根说。“床已经很好了。我们刚结婚时,木板上放了四条长凳,那就是床。”许对很满意。

“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外出时,这对80多岁的老夫妇背着背包和太阳帽,挤公共汽车,换地铁;吃着,蹲在饭盒里,和学生们一起排队在食堂里吃米饭,吃着一粒不剩的米饭...看到有学生的剩饭,卢永根不禁提醒:“一碗饭能种多少株水稻?”

“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这不是卢永根第一次捐款。早在2015年,他和妻子回到家乡,将祖辈留下的价值超过100万元的两家店铺捐给了当地的罗东小学。

每个人都说这些壮举是“捐赠”,但卢永根说它们是“回报”:“党训练了我,这是最后的贡献。”他的妻子许也说:“我们年轻的时候,是受党的教育的。这个国家给了我们很多。我们不能使用它,我们当然会回去。”

“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他们不仅“还”钱,而且觉得自己的生命属于党和国家,也应该“还”钱。因此,他们俩都办理了捐赠手续。

“布院士”卢永根已经走了,走路干净清爽。他没有留下财产,没有尸体,没有墓碑,但是他留下了很多很多...

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4日06版)

标题:“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4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