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49字,读完约6分钟

陆哲安立环

为了探索普惠金融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农村振兴战略,找到一个可操作性强、可广泛复制的普惠农村金融发展样本,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开展了“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基本情况

一、金融精准扶贫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金穗惠农贷款”、“工业项目+贫困户”、“扶贫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精准扶贫农民一网贷款”、“惠农E贷款”等多种模式,实现了对全市贫困人口的普惠金融支持。经过三年的努力,到2018年底,和龙市基本实现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乡全部脱帽的目标,并于2019年4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二)移动便利支付示范城市试点工作已全面开展。目前,和龙区已建成“吉林省农村银行卡受理环境示范村”、“粮食收购非现金结算”、“春耕扶农支付系统示范街”、“银行卡取款服务点”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通道”,方便和优化了农村生产、生活和支付环境。

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自2014年被批准设立全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以来,信贷村和信贷用户在贷款条件、贷款额度、利率、期限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其他实实在在的利益。通过制定《和龙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评估信用村和信用农户等,在辖区内得到真实反映。此外,2015年以来,和龙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全新“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得到推进,和龙市初步形成了大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格局。

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4)全面覆盖金融知识宣传。和龙市建立了以“重要时点为主、日常宣传为辅”的金融知识宣传长效工作机制,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金融知识“六进”活动,增强了延边地区金融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逐步提高了公众的金融素养。

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关政策支持仍需加强。首先,和龙市的再融资周期和生产周期不匹配。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等具体因素,延边州和龙市依靠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的长期工业扶贫项目比重相对较大,扶贫工业项目贷款需求相对较大。现行货币信贷政策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再融资期限为一年。然而,延边州和龙市扶贫产业项目的运行和发展周期较长,扶贫产业项目的贷款期限也随之延长。稳定及时的再融资直接影响扶贫工业项目贷款的资产质量,而目前的再融资信贷政策与实际业务需求不匹配。二是由于相关信用信息查询系统的需求,和龙市金融服务中心无法部署自助信用信息查询机。和龙市金融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融资和授信过程中不能方便地查询信用信息。在实际的业务流程中,经常需要去中国人民银行和龙市支行查询信用信息,这给和龙市金融服务中心便捷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增加了不方便的环节,也不需要相关的政策支持,也不需要为便捷的信用信息铺设自助查询设备。

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2)普惠金融的商业成本相对较高。尽管普惠金融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弱势群体,但普惠金融的本质仍然是金融,这需要基于商业可持续性原则。目前,和龙市普惠金融的商业成本较高,影响了部分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积极性。

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三)农村金融教育中的仁钟。和龙市金融知识普及起步较早,发展迅速。近年来,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有了很大提高。然而,由于金融服务机构乡镇分支机构员工群体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专业素质较差等客观因素,农村金融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和龙市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多语言环境下的农村金融教育需要继续系统地投入大量的社会资源。

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政策建议

(a)改善政策支持,创造可持续的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是指影响金融发展和运行的各种环境和条件,包括政策环境、法律环境、信用环境和金融市场主体环境。作为农村普惠金融的基本需求主体,农村、农业和农民固有的“弱”特征成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良好的金融生态建设必须基于金融参与者的有效金融需求。普惠金融业务的有效发展涉及财税体制和政策、金融管理体制和政策、法律制度和政策、产业发展政策等多种制度和政策。因此,普惠金融试验区的有效建设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参与和相互配合。和龙市脱贫脱帽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目标和普惠金融试点区获批带来的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的“第一优势”,给和龙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因此,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已成为和龙市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2)提高金融技术利用率,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金融技术依托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突破普惠金融服务高成本、高风险的约束,进一步扩大普惠金融的可及性和服务范围。鉴于农村地区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本高、难度大,以及银行机构在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矛盾,县级地方政府可以以金融技术为支撑,以各种支付结算终端机为载体,以电子支付工具和服务为切入点, 通过数字金融创新,如atm布局、便民惠民取款点、便民惠民pos机等,解决农民没有银行网点难以享受金融服务的问题,促进县域农村普惠金融发展。

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三)提高金融消费者的教育,提高农民的金融素养。良好的金融素养可以帮助消费者做出适当的金融决策,提高正规金融市场的参与度,降低金融风险,并对普惠金融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年),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低于城市居民,农民、贫困人口和残疾人的金融素养更低,他们是普惠金融的关键服务对象。具体而言,农民的金融素养是指农民为其一生的金融福祉有效管理其金融资源的知识和能力。农村居民和企业的金融素养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缺乏金融知识、金融消费意愿相对较低、金融消费技能较低以及缺乏保护金融消费权益的意识。因为农民普惠金融面向的是传统金融难以满足的“边缘群体”,这导致普惠金融对其金融素养要求的现实意义更大。

标题: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2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