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0字,读完约3分钟

贵州乌蒙山六月,天高云淡,风平浪静。站在毕节市迁西县临泉镇水心村的小山上,凉风吹在你的脸上。环顾四周,猕猴桃基地的钢藤架上有“绿色波浪”。

贵州“一减一增”调农业结构促产业兴旺

中午,尽管烈日炎炎,在基地工作的黄厚发却忘了休息,继续修剪和除草。在他修剪过的猕猴桃藤下,挂着一个鸡蛋大小的水果,它长得很好。

“这块地过去是种玉米,一年的收成不够吃半年。在过去的两年里,它被转移到公司种植猕猴桃,这既有转让费和工作收入,这比过去高得多。”在工作间隙,黄厚发谈到了过去两年生产和生活的变化。

贵州“一减一增”调农业结构促产业兴旺

作为村里的贫困户,黄厚发的家有很多土地,但大部分都是破碎贫瘠的坡耕地。此外,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过去在大约20亩土地上种植玉米的收入每年只有1万元左右。

贵州“一减一增”调农业结构促产业兴旺

黄厚贫困是贵州山区群众普遍面临的问题,人口少、土地贫瘠、传统产业结构单一,使他们难以摆脱贫困。

脱贫致富离不开高质量的产业发展。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为了加快全省扶贫工作,贵州省提出了“深刻的产业革命,振兴农村经济”,要求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减”传统低效经济作物,“增”新型高效农业产业,在“一减一增”的过程中不断把工业扶贫推向新的高度。

贵州“一减一增”调农业结构促产业兴旺

现在,黄厚发深深感受到了生产和生活的变化。“全家的土地都转让给公司种植猕猴桃,每年的转让费是9000元。除了在基地工作外,我的年收入为12000元。与过去相比,现在它是一个抗旱和防洪的地方。”黄厚发计算了收入的增长。

贵州“一减一增”调农业结构促产业兴旺

这项政策也给临泉镇海子社区的村民李带来了一个致富的机会。“我加入了几个人,转让了400多英亩的土地来种植猕猴桃。过去在这些地方种玉米,每亩产值只有六七百元,而猕猴桃每亩产值只有一万元。”李说,他也学到了新行业的新技术,在他家门口致富的途径越来越广。

贵州“一减一增”调农业结构促产业兴旺

临泉镇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郎说,根据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一方面,该镇加快了低效经济作物的减少,帮助人民“改变贫困产业”;另一方面,加快发展蔬菜、水果、中草药等高效经济作物,提升传统产业。

贵州“一减一增”调农业结构促产业兴旺

“现在,镇上10000多亩的猕猴桃、花卉、辣椒等产业已初具规模,有些已逐渐成为帮助镇脱贫致富、实现农村振兴的经济支柱。”张郎说,过去“一个玉米为主”的传统产业格局正在改变,呈现出多元化的新气象。

贵州“一减一增”调农业结构促产业兴旺

在增减之间激活传统产业,让毕节市纳雍县醴陵镇祠堂边村支书李龙泉感受发展的希望。“自去年以来,全村已经种植了2000多亩茶叶,大大减少了玉米等低效作物的种植面积。现在,从村民的房子前后到荒山和山坡,都有茶园。“他说好茶来自山和云,里海从村庄升起。产业结构调整只是将高山不利于矮生作物生长的“劣势”转化为培育新产业的优势。

贵州“一减一增”调农业结构促产业兴旺

纵观全省,临泉镇、醴陵镇等地通过“一增一减”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工业繁荣的景象数不胜数。数据显示,仅2018年,贵州省就减少了玉米等低效经济作物785.19万亩,增加了蔬菜、水果、中草药、茶叶和食用菌等高效经济作物666.7万亩。粮食与农作物的面积比被调整为35: 65。

贵州“一减一增”调农业结构促产业兴旺

同时,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也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据初步测算,与传统的粮谷相比,全省有替代作物666.7万亩,平均每亩纯收入增加3079元,参与产业发展的人数为788万人,平均每户收入增加10062元。

标题:贵州“一减一增”调农业结构促产业兴旺

地址:http://www.tjsdzgyxh.com/tyxw/10008.html